近日,美国《国家利益》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《中国的歼-35战斗机能否击败F-35C?》的文章豪泰配资,把两款战机的关键指标放在一块相比较,引发了军事圈的广泛关注。
美媒在文章里下足了功夫,从多个核心维度对两款战机进行了细致对比,几乎涵盖了现代空战的所有关键要素。
图注:美媒列出的歼-35和F-35C基本参数对比图
首先是隐身性能,文章重点分析了两者的气动布局与隐身设计,提到歼-35气动设计更流畅,并且底部平滑,机身没有太多凸起,而且尾部喷口也有锯齿处理,搭配先进的复合材料和吸波涂层,隐身性能应该相当不错,很可能比歼-20的隐身能力更强。
而F-35C则是延续了家族标志性的“肥胖”机身,腹部为容纳更大容量的内置弹舱与燃油箱,不可避免地形成凸起结构,其隐身能力稍弱于歼-35。
接着是动力系统与机动性豪泰配资,美媒认为歼-35使用的是双发的涡扇-21中等推力发动机,两具发动机的总推力可能达到了19吨;而F-35C使用的是单台的F135大推,其推力在18吨到19吨,与歼-35的动力差不多。但是歼-35的气动比肥胖的F-35C要优秀,所以超音速巡航和近距缠斗方面,F-35C很可能会处于下风。
而且,歼-35的双发设计具备天然的冗余优势:即便在海上复杂环境中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,另一台仍能支撑战机安全返航,这对舰载机的起降安全性至关重要。
而在武器挂载方面,美媒认为歼-35最大载弹量能够超过8吨,内置弹舱可携6枚空空导弹,外挂状态下总计可达12枚,搭配射程超200公里的霹雳-15空空导弹,超视距打击范围超过了F-35C的AIM-120D导弹(160公里射程)。
作战半径方面,歼-35的1250公里的数据与F-35C相差不大,两者都能为航母编队提供800到1000公里的拦截纵深。
在综合对比了两款舰载机的性能数据之后,美媒得出了一个结论:那就是歼-35的空战能力确实很强,但是F-35C更全面,同时更为成熟,体系也更健全,所以综合考虑,F-35C仍然有优势。
豪泰配资
图注:歼-35在福建舰上电磁弹射
美媒说的这个更全面,指的是F-35C的多用途能力更突出。它在设计上,除了空战能力外,还大量考虑了对地对海的作战要求,其弹舱深度大,可搭载 JDAM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、JSOW 防区外攻击武器等,能独立执行纵深打击任务。
美媒认为歼-35是“专为空中优势设计的利器”,没有像F-35C那样被对地和对海打击需求分散精力,所以空战核心指标很亮眼,但是对地对海打击能力不如F-35C。
至于成熟,美媒认为F-35C已经服役多年,并参与过多次实战部署,且与E-2D预警机、EA-18G电子战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协同作战模式,这套体系经过了实战检验。而歼-35才刚刚服役不久,这些经验还需要慢慢积累。
体系方面,美媒认为,F-35C凭借Link16数据链已经与美军全球作战网络深度融合,能实时共享来自卫星、舰船、无人机、预警机的多维情报,单机可接入的战场信息维度远超目前的歼-35。
应该说这家美国媒体对于歼-35的空战能力的判断是准确的,但是认为其目前的体系不健全,那就不一定了。实际上目前美军航母编队所能获得的天基侦察和通信加持,我军也已实现。
而美军舰载机以数据链为核心建立的协同交战体系,我军也已经完善。在海军发布的福建舰三款舰载机的宣传片中,就证实了歼-35、歼-15T和空警-600可以进行协同交战。
而且我军的新型舰载无人作战飞机也已经在九三阅兵中展示了,所以我军未来的舰载作战体系中,还会有美军没有的舰载无人战机,可以与歼-35组成有人-无人作战体系。
所以其实综合来看,我军的体系并不比美军差,反而有可能因为先加入了无人机,而走到美军的前面去。
另外,还有一点美媒没有提到。那就是美军的福特级航母要到2027年之后才具备弹射和运营F-35C的能力,所以目前F-35C只能在尼米兹级航母上运用,这一点也是F-35C目前在支持体系上的不足。
当然豪泰配资,美媒能够承认歼-35的进步和空战优势,其实就很难得了。而随着未来我军福建舰航母战斗群的逐渐完善,美国媒体将会发现他们自己的认知错误,中国的舰载作战体系,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他们。未来,当中国舰载作战体系以完整面貌展现时,或许会彻底改变全球对中美海空力量的认知 。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